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,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老干部门球场,一场门球比赛正在紧张激烈的进行。只见一位身板硬朗、精神矍铄的老人,紧握球杆,勾腰俯身,瞄准方位,用力击打,门球听话的一路小跑徐徐进入门框,轻盈的动作,漂亮的击球,引来同伴和围观者一片掌声。他,就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门球协会会长刘么环。

刘么环今年64岁。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爱上了小小的门球,从此,无论盛夏酷暑,还是三九严寒,天刚蒙蒙亮,门球场里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,或单独练习,或集体对打,门球技艺迅速提高,很快成为陕州区老年门球队的拔尖队员。十多年来,他和他的队友们团结协作,刻苦训练,东“拼”西“杀”,南“征”北“战”,在市、省乃至全国各类门球比赛中屡获大奖。2011年至今,他多次参加全国门球赛,他荣获个人赛优秀金奖和团队奖,还连续四年荣获三门峡市“老年体育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为陕州区乡村、镇政府机关等培养门球队员200余人。对于新手,他就三番五次的手把手地教,直至掌握为止。有时自己带上水和干粮,跑到几十公里外的乡村去指导门球爱好者提高技艺。与此同时,他积极督促、指导各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修建门球场。多年来,他先后指导张茅乡的东村,王家后乡的王家后村,张湾乡的菜白村,菜园乡的菜园村,原店镇西区,大营镇的城村、辛店、温塘、吕家崖等行政村,按照国家标准建成了老年门球场。同时,新建或改造提升门球场多块。

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,在刘么环的辛勤努力下,陕州区的老年门球事业,由小变大,由弱变强。目前,全区共有门球场14个,门球队17支,门球队员150多名。人怕出名。2015年,三门峡市建设五块连片门球场时,点名要他前去监工。半年时间,刘么环早出晚归,坚守岗位,发现问题,及时纠正,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,还为国家节约资金5万多元。组织比赛是推进门球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。刘么环担任陕州区门球协会会长以来,积极组织开展农村联赛、门球邀请赛、门球季赛、月赛等各种赛事,如每年春季、秋季举行全区门球赛,平时组织3-5个球队举行小型循环赛,每年不定期邀请外地实力较强的门球队开展友谊赛等,既提高了球技又增进了友谊。2011年,他在大营镇辛店村组织举行了陕州第一届农民门球赛,全区有10个队参加比赛,2013年在大营镇城村举行了三门峡市门球邀请赛,当时三门峡市所属市、区、县代表队都参加了比赛。2017年,省授予他国家一级门球教练员。省体育局授予他一级社会指导员。2018年,授予他一级门球裁判员。

门球协会是清水“衙门”,没有一分钱机动经费。然而为了门球事业,刘么环既愿出力又愿贴钱,乐此不疲,无怨无悔。各镇、村修建门球场过程中,他自己累计垫付各项费用1500多元。刘么环还是个有心人。在长期的门球活动实践中,刘么环发现,平时人们穿的鞋中间都有凹度,球槌击打瞬间容易出现偏差。于是,他自己动手把鞋中间的凹处补平了。2012年,他在洛阳参加“牡丹杯”全国门球邀请赛时,恰遇山东省明湖体育用品厂厂长王海陆,两人一拍即合,以他设计方案为蓝本,设计生产了一种门球专用鞋,被中国门球协会认定采纳,指定山东省明湖体育用品厂独家生产,批量销往全国各地。老牛明知夕阳短,不用扬鞭自奋蹄。但愿年过花甲的刘么环再接再厉,继续努力,为陕州老年人门球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