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育总局《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》(体群字〔2022〕75号,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我认为,体育总局文件下发的非常及时、必要,对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更有了针对性、可操作性。《通知》指出,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组织“桥梁纽带、得力助手”的协调服务职能,引导、支持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加强自身建设,提高管理水平,助力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。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,首先要加强老年体育的组织建设,除了政府部门的老年管理机构外,老年体育协会更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如何形成“党政主导、部门尽责、协会组织、社会支持、重在基层、面向全体”的老年人体育工作格局。结合河南老年体育近几年的发展变化,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体会。一、加强组织建设,发挥“桥梁纽带得力助手”重要作用老年体育社会组织,不单是社会发展的细胞,基本单元,更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,它明确具有发展老年体育的目标导向和精心设计的组织架构,工作任务就是要组织协调当地老年人的社会活动,协调解决老年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,真正起到群众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、得力助手作用。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,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,加强老年人体育组织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。一个区域的老年体育组织完善,职责明晰,分工明确,就能很好地发展当地老年体育工作,不仅使老年体育工作在当地扎下根,发展快,还能带动当地各项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。我们省就有好几个正反两方面的先例。好几个省辖市老体协、县(市)级老体协由于建有完善、强有力的老年体育协会组织,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当地体育发展的前面,老年体育工作在当地轰轰烈烈、扎扎实实开展,而当地体育管理部门其他工作则无声无息,不论是群众体育开展,还是社会影响都不如老年人群体。另外一方面,由于老体协换届或其他原因,造成老年体育组织不健全,或者是新一届人员不到位,有名无实,当地老年体育工作一落到底,从以前的快速发展,沦落到全省后几名。这些现实的事例都充分显示了老年体育组织的重要性。有一个完善的组织。一套好班子,就有发展的势头、劲头和希望,反之,群众的热情被打压,老年人活动成了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我省老年人体协的五动机制全省考核,满分100分,组织建设占到30分,再加上其他加分项,仅老年体育协会组织建设就占40分以上,这也是我们老年体育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各地改革的形势不同,情况不一,如何形成“党政主导、部门尽责、协会组织、社会支持、重在基层、面向全体”的老年人体育工作格局。我个人认为,必须做到:老年体育组织要加强,不能削弱。真正保证组织不散,队伍不乱,经费不少,活动不断。绝不能以改革的名义,把老年体育的组织建设置于可有可无的状态。根据我省各级老体协的现实情况分析,老年体育协会本身就是一个公益性社会组织,其人员构成基本是专、兼、聘,特别是各级老体协的主要领导,基本都是退休的老领导担任,老年体育协会的公益性决定了老体协领导们都是义务志愿的,大部分一是由于爱好体育事业,还有发挥余热的愿望;二是组织的信任和老同志的呼声和要求,根本没有任何的薪酬和个人利益可言。这些老同志退休前,在当地有着多年比较丰富的党政工作经验,有着相当深厚的人脉关系,这就为开展老年体育发展打下了一个极好的基础,也是我们国家、社会、老年人们极其宝贵的财富。我们现有的社会制度,管理架构,都决定了老年体育组织存在的重要性,必要性。政府政策的制定、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、财政资金的分配、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,各项信息的整理汇总,都还依靠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组织提供,现实发展中的协调、沟通、好多现实问题的处理还都需要有一定能力的领导同志解决,如果仅靠这些老同志们的个人能力去面对和处理,一是不符合规定,二是缺少公信力,这些也是老年体育协会不能削弱的重要原因。根据我省老年体育发展的实际,县(市、区)以上的老年体育组织基本上完善的,个别地方存在着有名无实的问题,省老体协就此已经提出了要求,在新的一年五动机制评价中专门增加了基层(县市级)评分内容,就是要逐步解决县级老体协组织建设不完善问题,引起重视,加快解决。我们要在摸清底细的基础上,制定措施,按照一级管一级原则,加快处理存在的问题。对于乡镇、街道办老年体育组织建设问题,好的、一般的、差的情况更复杂,矛盾更突出,这也是发展老年体育的短板所在。按照《通知》要求,支持符合条件的乡镇(街道)和城乡社区依法建立老年人体育协会,行政村普遍建有老年人健身站点和体育健身团队,打造一批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,分类、分地,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不同情况,逐步解决问题,提升老年体育组织的建设、完善,更好地为当地老年人的健康服务,为社会经济发展、和谐做出努力和贡献。以上只是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,如有不正之处,请各位同人批评指正。(省老年体协副秘书长、办公室主任 魏来周)